第(1/3)页 大军至项,司马昭让廷尉何桢持符节出使淮南,劝慰叛军将士,申明朝廷逆诛赏顺的政策,初五,司马昭进军丘头。 吴国使文钦、唐咨、全端、全怿等三万余人来救诸葛诞,魏诸将迎击,不能抵御。 将军李广临敌畏缩不前,泰山太守常时声称有疾不出兵,都斩首示众。 八月,吴将朱异率兵万余人,将辎重留在都陆,军队轻装到黎浆。 监军石苞、兖州刺史陈泰抗拒朱异军,朱异退走。 泰山太守胡烈用奇兵袭击都陆,烧毁朱异的粮草辎重,石苞、州泰又进击朱异,大破其军。朱异残兵饥饿无粮,吃葛叶而逃窜,吴人杀了朱异。 司马昭说: “朱异不能到达寿春,不是他自己的罪过,而吴人杀了他,只不过是向据守寿春的诸葛诞道歉,坚定他的意志,使他还指望救兵的到来。如不这样,诸葛诞就会突围,拼命于一旦。 “或者认为我大军不能持久,他们就会节省粮食,坚持下去,等待其他变故发生。预料吴贼的出路,不会超出以上三种选择。如今我们应当采取多种行动,扰乱他们的视听,防备他们窜逃,这是取胜之计。” 因而命令军队完成包围圈,遣送一些老弱残兵到淮北就地取食,前线士兵每人发给三升大豆。 文钦听说这种情况,果然十分高兴。 司马昭更让士兵装作饥饿瘦弱的样子给淮南军看,又放出很多间谍到淮南军,扬言吴国救兵就要来到。 诸葛诞等就让士兵放宽标准,尽情吃喝,城中粮食很快短缺起来。 石苞、王基都请求进攻,司马昭说: “诸葛诞图谋叛逆,并非一朝一夕,屯聚粮食,完善城池守具,自认为足以占据淮南。文钦与诸葛诞同恶相济,必不会随便突围出走。今若紧急攻城,必然损伤我方兵力。如外面援军突然到来,内外受敌,那是很危险的做法。 “如今三个叛贼同在一个孤城之中,天意或许会让他们同时灭亡。我们应从长远计议,制服他们,只须三面包围,坚守阵地。若贼救兵从陆路来,军粮必少,我们用游兵轻骑断绝其粮草运输,救兵可不战而破。 “外贼已破,文钦等必然束手就擒了。” 全怿的母亲是孙权的女儿,在吴获罪,全端的侄子全祎、全仪护卫其母投奔魏军。全仪兄全静当时在寿春,司马昭用钟会的计谋,代全祎、全仪写信劝全静投降,全静兄弟五人率领部下来降。城中大为恐慌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