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一章 雾锁寒山-《布衣锦绣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沈砚的睫毛颤了颤,没说话。他早料到苏微会这么做,那姑娘看着柔,骨子里比靛蓝还犟,可她不知道,李大人要的根本不是账册,是要把他们一网打尽。

    “其实沈大人不必这么犟。”李大人蹲下身,灯笼照在他眼底的贪婪上,“你把落霞镇染缸里的银锭交出来,我保你和苏微活命。沈墨当年藏的二十万两,足够你们在江南买十座染坊了。”

    沈砚忽然笑了,牵动了右肩的伤,疼得倒抽口冷气:“你以为我不知道?那银锭早被李木匠换成了救济粮,分给落霞镇的灾民了。”他看着李大人骤变的脸色,“周大人查的根本不是贪墨,是你们用赈灾粮填补靖王亏空的罪证,对不对?”

    灯笼“哐当”落地,火光在地上蜷成一团。李大人的刀抵在沈砚颈间:“你怎么知道?”

    “因为阿忠当年就是押运赈灾粮的兵卒。”沈砚的声音很轻,像吹过染缸的风,“他死前给我留了封信,说‘落霞镇的染缸里,埋着比银子金贵的东西’——原来不是银锭,是你们的罪证。”

    寒山寺·山门外石桥

    正午的日头晒得石头发烫。陈小姐站在桥中央,手里举着那页“烟霞色”染样,沈明被两个兵卒押着,跪在桥那头,嘴角淌着血。雾彻底散了,运河上的货船看得分明,有艘乌篷船的船头插着支兰草——是苏州知府的船,他们终究是来了。

    “把账册扔过来!”李大人的声音在桥上空回荡,手里的刀架在沈明颈间。

    陈小姐的手扬了扬,染样在风中抖得像片枯叶。她忽然冲沈明眨了眨眼,像在说“别怕”,随即猛地将染样撕成碎片,往运河里撒去:“靖王勾结织造府,挪用赈灾粮填补亏空,罪证在此——”

    兵卒们慌了神,刀光晃了晃。就在这时,苏州知府的船靠了岸,官差的喊杀声穿透混乱。沈明趁机挣开束缚,扑向陈小姐,两人滚到桥洞下时,他才发现她手里的银簪不见了——那枚雕着天平的银簪,被她插进了李大人的后腰。

    落霞镇·老槐树下

    李木匠坐在染缸边,手里的凿子正一点点敲开缸底的石板。沈砚安抱着小闺女站在旁边,闺女手里的兰草银锁在阳光下发亮——是阿竹托人带来的,此刻忽然“当啷”掉在地上,滚到染缸边。

    石板下露出个黑陶瓮,里面没有银锭,只有叠泛黄的账册,上面记着“元启七年,靖王借沈墨之手,调走落霞镇赈灾粮三千石”,末尾盖着织造府的印,鲜红得像血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