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二章 新岁染笺-《布衣锦绣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傍晚,沈明从杭州回来了,带回个木盒,里面是陈小姐亲手绣的荷包,兰草纹绣得针脚细密,比苏微当年绣的还精致。“陈伯母说,这荷包得用‘烟霞色’的带子配才好看。”沈明的耳尖红得像新染的红绸,却在说起陈小姐时,眼里的光藏不住,“她还说,开春学染‘烟霞色’时,要亲手给三爷爷和苏姐姐各染件新衣裳。”

    沈砚接过荷包,指尖抚过上面的兰草:“你陈伯母的手艺,越发好了。”他转头对苏微道,“明儿的聘书,就定在正月十六吧,让周大人做个见证,热闹些。”

    苏微笑着点头,忽然看见阿竹正趴在灯下,用沈明写废的春联纸练习染谱批注。少年的字虽仍稚嫩,却一笔一划写得认真,“枫香脂需隔年陈酿”几个字,竟有几分沈砚的笔锋——这孩子的心,细得像染布的经纬,悄悄学着身边人的好。

    夜里,守岁的烛火点起来了,染坊的灯亮得像白昼。沈明在账房写聘书的草稿,笔尖划过宣纸的声响,混着阿竹哼的落霞镇小调,格外安宁。沈砚靠在竹椅上,苏微坐在他脚边,给他剥着橘子,橘瓣的甜汁溅在指尖,像染了点“醉胭脂”。

    “元启十四年,该给染谱添些新方子了。”沈砚忽然开口,目光落在案上的徽墨,“让阿竹试着写‘薄荷绿’的批注吧,这孩子对草木的性子,比同龄人敏感。”

    苏微把橘子瓣递到他嘴边:“你倒会偷懒。”话虽这么说,眼里却漾着笑意——她懂他的心思,是想让阿竹在染谱上留下自己的痕迹,像给这孩子的未来,盖了个安稳的戳。

    阿竹听到这话,手里的橘子差点掉在地上,结结巴巴道:“俺……俺怕写不好,污了染谱。”

    “谁一开始就写得好?”沈砚的声音带着暖意,左手拿起他练习的纸,“你看这‘苏木切片厚度三分’,比明儿第一次写的强多了。”

    沈明笑着点头,忽然举起聘书草稿:“三爷爷,‘琴瑟在御’的‘瑟’字,我总写不好,您教教我?”

    沈砚接过笔,左手扶着沈明的手腕,引导着笔尖在纸上行走。烛火映着两人交叠的手,像幅温暖的画。苏微看着他们,忽然想起元启三年的冬天,沈砚也是这样,握着她的手教她写字,说“多认些字,将来能自己算账”。

    那时的字,歪歪扭扭的,像刚抽芽的兰草,如今却已能撑起门面,写出堂堂正正的聘书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