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,现在要卖的这个院子就是今年考上秀才的那户人家。 他们不是咱们县的人,是特意来求知书院念书的,所以考上秀才之后便想将这套院子出售,然后去府城那边买房子。 这个房子能出一个秀才,那就说明文昌旺盛,您家有读书的孩子,选择这里是再合适不过。” 沈若星听中人将这套房子夸个不停,心中却没有半分波动。 中人的这些话没有一句是白说的,全都是溢价的条件,最后都会体现在房价上。 她直接问:“您说的这套院子得卖多少钱?” “不多不多,就一百八十两。” 沈若星…… 溢价确实挺狠。 另外,一百八十两还叫不多? 凑一凑都能买下三个商铺了。 这中人对她的实力大约是有些误解。 她是买了一条街没错,但那条街已经将她所有的积蓄都掏了个干净,现在她口袋里的钱加起来绝对不超过二十两。 “那什么,我家孩子还小,现在都不确定能不能走科举这条线路,所以我们暂时不用这么高的配置。 我的预算大约就是六十两到八十两之间,你看看能不能够给我找到一个二进院子,或者一进院子也行,能有十间住房,有个宽敞的院子就好。” 房子的价格从一百八十两变成八十两,直接跌了一大半。 中介接下这个任务,说是先找找看,有结果就通知她去看房。 找完房子后,沈若星又开始了解城南这边私塾的情况。 她还找了绣坊,去打听他们收徒的条件…… 就在沈若星忙着为来年搬家做准备时,除夕越来越近,来县城的人也越来越多。 县城人流增加,卤味铺子的生意一天好过一天,连带着旁边的卤味铺子也被带飞,每日的营收都能创新高。 “宋老板,你们卤味铺子营业到什么时候啊?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