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生存的这一关一下子就过去了。 当然后续他们也要不断完善和开发产品。 这家工厂的车间还是计划经济时期带起来的,带有很明显的苏联式建筑的风格。 以前搞三线建设的时候,要求每个地区都要有自己的三小,那就是小机械厂,小化肥厂还有小水泥厂。 有条件的地区还要从三小发展成五小,那就是再加上小钢铁厂和小煤矿。 这个项目也是当初上马的。 不过后来叫停了之后,很快就发现这里并不适合发展化工厂。 于是厂址就保留了下来,这些年一直控制着。 前一阵子袁庆生盘活市政府的现有资产。 发现了这处工厂,于是就把厂房租给了有意来安城这边发展小工业的企业家。 厂房虽然是六七十年代的建筑。 但是里面经过了翻新。 地上刷上了一层新的水泥。 墙壁也粉刷一新,房顶上一些破损的玻璃有明显更换的痕迹。 而在车间里,几个德国来的工程师正在那里用英语和工厂的技术人员进行着沟通。 陈青峰走过去,然后田晓薇立刻跟这些外国人介绍了一下,当这几个外国人得知陈青峰市长的时候,立刻热情了起来。 谁说外国人不懂人情世故,能在中国这边开展业务的基本上也都是人精。 厂子的规模很小,生产出来的产品现在也是刚刚上线,有一些已经打包装好,有一些则摆在那里,当做展示用。 陈青峰和陈小雪还有田晓薇转悠了一圈,来到了位于二楼的一间办公室。 这边不但有床,而且还有有一张办公桌。 陈青峰甚至在一旁还发现了煤气灶。 “我说老陆啊,你这吃住都在这个屋子里,你可得注意安全啊,这煤气灶就放在这儿,我看着都吓人!” “这不是刚开始吗?厂里也没有厨师,也没有食堂,我平时也好烧两手菜,就给他们烧点菜吃。可惜啊,他们吃不惯我这个沪上厨师烧的菜,前几天厂里投票,我说咱们厂还缺什么技术工种,大家一致决定要请一名厨师过来。那我说好,那以后我就不做这个饭了。新厨师明天就来,到时候这一套就拆下去了!” 第(2/3)页